
在香港呢個寸金尺土的地方,住屋問題一直係大家關心的熱門話題。人稱「四叔」、恒基地產創辦人李兆基在星期一(17日)與世長辭,享年97歲。他一生可以話係見證香港經濟起飛,發跡史更同香港地產密不可分。
四叔可以話係香港「納米樓之王」,多年來致力收購舊樓發展,做事亦樣樣親力親為,在16年間擲近千億買入各區舊樓項目,再發展成新樓盤,而他的納米樓項目更係遍佈港九新界,擁有的納米樓單位亦係香港地產商之首。
四叔專收舊樓發展 香港納米樓佢最多
李兆基「四叔」靠發展地產起家,由當年與郭得勝、馮景禧組成新鴻基企業,再到後期自立門戶發展恒基地產都係同住屋有關。
一講到恒基地產就不得不提四叔最叻就係收購舊樓發展,由於呢類收購多數位於市區位置,加上地盤面積較小。最終有好多項目,都發展成實用面積不超過200平方呎住宅單位,即係我地成日聽到的納米樓。
燈神睇返坊間研究報告,由2010年至2019年,市場上由恒地獨資興建的納米單位就有約2,858個,是本港四⼤地產商之⾸。即使是⻑實、新世界及新地三間地產商,加埋都只有624個納米單位,不夠恒地獨資興建的四分之⼀。
恒地深水埗華都大廈納米樓 面積191呎開兩房 獨立廚廁
恒地早期納米樓可以追溯至1977年入伙、樓齡48年位於深水埗的華都大廈,該廈提供51伙,屬區內蚊型舊樓。
燈神睇返華都大廈的單位開則,以一伙高層D室為例,實用面積約191平方呎,竟然可以開則成兩房,仲可以有獨立廚房及廁所,一個三人家庭,人均活動空間不足64平方呎。其中頂層最細一伙更加只有177平方呎。燈神除了慨嘆四叔的「鬼斧神工」外,都真係想像唔到可以點住。
田生10年來助收購舊樓捲多宗爭議恒地迄今創立49年,為本港四大地產商之一,多年來積極收購市區舊樓發展,但由於地盤面積較小,大多重建成單幢樓,並以俗稱「納米樓」的單位為主。田生地產主席區永華2018年曾向傳媒透露,10年間替恒地收購的舊樓總值,已介乎800億至1,000億元。2022年,他在《星島頭條》專訪中提到,與李兆基稔熟,當耗時逾十年的紅磡必嘉街項目完成收購後,李兆基「四叔激動緊握我手,說多得你啊……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