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一資優生睇短片上癮現「抖音腦」 專注力僅餘5分鐘做不完功課 - 香港高登
[登入]
金環三結
引用
20/03/2025 23:31
https://static04.hket.com/res/v3/image/content/3920000/3922685/brain_thumb_20250320_B_600.jpg
近年TIKTOK、抖音、facebook、IG等社交平台都流行短片,這些不到1分鐘的影片容易造成使用者成癮,令大腦變笨。小朋友難有自制能力,最近還有研究發現,短片或會令人上癮出現「抖音腦」(TikTok Brain),專家警告長期沉迷抖音式短片,會損害專注力、記憶力及執行力。

台灣職能治療師黃暐恬在電視節目《醫師好辣》中曾分享,近年抖音式短片盛行,快速連續播放及情境切換,這對孩子有一定殺傷力。成人在休閒時間睇短片,令大腦得到偷懶的機會,其實孩子看短片時,同樣會令大腦偷懶。

黃暐恬在節目中透露,曾有一名小一學生,原本天資聰穎,小三的功課都難不到他,但他卻永遠做不完功課,上課也坐不定,被家長帶來評估。黃暐恬發現,孩子只要有一點聲音都會容易分心,像是開冷氣、外面電梯發出的聲音都會令他左望右望,原本他的年紀,專注力應可維持20分鐘,但他只能維持5分鐘,最終發現原兇就是他很喜歡看抖音式短片。

若想減少短片對小朋友的影響,黃暐恬建議,家長應控制3至4歲小朋友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少於30分鐘,即使再大一點的孩子,最多只能在周末增加30分鐘至1小時,同時要留意他們觀看的內容,因很多內容未必適合小朋友。

她亦提醒,家長應盡量避免讓孩子觀看1分鐘短片,若非得要看,也要控制在5至10分鐘內,並嘗試訓練他們自制,一旦發現孩子偷看,可以減少每日或每月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作為懲罰。

此外,亦有加拿大有研究證實,5歲以下幼兒日對電子屏幕逾2小時,患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(ADHD)的機率高7.7倍,父母宜留意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。

據美國廣播公司(ABC)報道,早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(University of Alberta)的一項研究發現,在5歲時每天花2小時或以上看電子屏幕的幼兒,與每天花30分鐘或更少時間在電子屏幕上的幼兒相比,他們診斷出患有ADHD的可能性高出7.7倍。

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、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兒科副教授Piush Mandhane博士指出,孩子在3至5歲時就應建立健康地使用電子屏幕的態度,數據顯示每天0至30分鐘是最佳使用時間。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至5歲的學齡前兒童,每天最多使用電子屏幕觀看高質量節目1小時,並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觀看並作出指導。

研究人員發現,每天看電子屏幕超過2小時的孩子,他們到5歲時有可能出現行為問題,尤其是專注力較差。相反,每周花2小時或更長時間參加體育活動的兒童,他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可能性較小。
前往 電腦版網頁
© 2025 HKGolden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
Terms and Conditions     [email protected]